说起马戏团,大部分人脑海中会呈现如此的画面:破旧的大帐篷,瘦小的动物,花里胡哨的杂耍演员,夜晚他们会表演一些节目,来取悦台上的观众。
近年来伴随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马戏团面临着「不人道」的质疑。
起来自于古罗马角斗士斗兽场的马戏团,它的背后一直都是血腥和残酷。
同时,伴随年代的进步,大家对于艺术范围消费的选择愈加多,马戏团仿佛已经度过了那段「黄金期」。
然而,在这种窘境下,有一个马戏团却享誉世界,它的 show 一直充满魔力,让人期待,假如你亲临现场,你就比较容易被专业的表演、极致的舞台、奇幻主题和情节所震惊,看完整场演出就好似享用了一场高级艺术大餐。
这个马戏团是太阳马戏团,开创者叫盖拉利伯特。
▲如梦似幻的表演比起企业家,他更是梦想家虽然盖拉利伯特已是加拿大亿万富翁,但更多的时候他想以艺术家自居,而非企业家。
比起制造财富,他更想做一些创造性的事情。
2009 年,50 岁的他作为世界7、太空游客造访国际空间站,以他的话来讲,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走进了糖果屋的孩子。
采访中他的一句话叫人印象深刻:「我不是科学家,不是大夫,更不是工程师,我是一名艺术家。
我要借助我们的创造力和生活赋予我的能力去完成一名艺术家的使命。
」这并非某一个时刻产生的想法,而是贯穿他一生的信念。
1959 年,他出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一个不太富裕的中产家庭。
妈妈是护士,爸爸是加拿大铝业企业的一名公关经理。
▲艺术赋予马戏生命他在一个自由、独立、开明的环境中长大,所以身上有几分「放浪不羁爱自由」的风韵。
在他还是个少年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爸爸壁柜里的一架落着灰尘的手风琴,轻轻一弹,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于是,他便向爸爸要了这架琴。
从此开启了他的艺术之门。
但他的艺术的道路并非在学院里完成,而是在街头。
街头艺人是魁北克市(Quebec)的城市名片。
在每年加拿大大大小小的街头艺人节,他们都会穿着造型奇特的服饰在马路上各显神通。
他胆子非常大,常在街头拉手风琴,以此赚点零烧钱。
16 岁那年,他做了一个决定:期望将表演艺术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在大学的时候,他的表演常会在学校引起哄动,这更刺激了他想要完成梦想的决心。
▲魁北克浓厚的街头艺术环境所以,他做了和比尔盖茨一样的选择:退学。
他用街头表演赚的小费游历欧洲。
这次历程让他大长见识,他认识了各种街头杂耍艺人,变戏法的,踩高跷的,表演吞火的。
这类「江湖」技艺引发了他的好奇,他渴望去学习,去知道。
游历结束后,他告诉爸爸妈妈自己想要做一个街头艺人。
这是个大胆而放肆的决定。
在大部分人眼里,街头艺人可能只不过无业游民,而在他眼里这类人才是真的的艺术家。
爸爸当然更期望他在普通人的轨迹上前进,可再也没力量能阻止他心底的那团火。
于是,拉利伯特选择加入了一个高跷表演艺术团,他真的在魁北克的街头上开始了我们的职业生涯。
天天不是在戏院门口踩高跷,就是在街头艺人节上秀本领。
每一次尝试都是赌博当时,街头的表演者其实大多生活落魄,饔飧不济。
他却是个有领导意识且有主动意愿的人。
他会吞火表演,也会踩高跷,拉手风琴,而他身边也聚集了一群本领各异的杂耍艺人。
他心底有了更大的计划:既然大伙的表演都能给观众带来快乐,那样为什么不聚在一块,一同完成一场大规模的表演呢?年轻的拉利伯特以一个年轻人会所为活动中心,组建了一个团队进行街头演艺。
他是幸运的。
成立街头表演团体不久后,加拿大魁北克北部的滨河城镇组织了一个夏日展会,他们得到了丹尼尔高特尔的帮忙,从此他有了正式的商业伙伴。
1984 年是一个转折点,当时加拿大政府为了纪念法国冒险家Jacques Cartier发现加拿大 450 周年,特地给文娱项目拨款。
拉利伯特成功说服魁北克政府赞助其表演团体 150 万USD为加拿大 450 周年庆典献艺。
▲太阳马戏团的LOGO至此,马戏团正式「出道」,起名字太阳马戏团,意为太阳的马戏团(Circus of the Sun)。
太阳是年轻、活力的象征。
这一年,太阳马戏团有 73 名职员。
经营马戏团就如经营一家公司,创业前期仍是困难重重。
「大家遇见了一个大马戏团第一次演出遇见的不少问题。
先是艰难地和政府谈判,然后大家演出的第一天帐篷就倒塌了,更困难的是大家如何可以招徕观众看大家的演出。
」拉利伯特在采访中表示。
为了保证演出成功,他亲力亲为,除去要给马戏团支帐篷、做市场调查、做艺术指导,还要亲自上阵与小丑、空中飞人并肩作战,表演喷火。
▲《迈克尔杰克逊:不朽的传奇》内容和形式的革新当时,他们的马戏团走的是「新马戏」路线:焦点都是聚集在人身上。
他们将马戏艺术和街头娱乐结合在一块,以超现实的舞台布置,震惊心灵的音乐,梦幻的灯光,华丽的服装创造了一场非比一般的表演。
这种尝试,其实是一种赌博,如果是无人买单,那样之后马戏团的路会异常艰难。
但幸运之神一直眷顾少数能坚守梦想的人,他的大胆尝试获得了成功,台下观众的反响热烈。
太阳马戏团成为庆典演出中一颗耀眼的新星,被加拿大国民所认识。
此后,太阳马戏团应邀在加拿大魁北克等十个城市巡回演出,在拥有 800 个座位的帐篷中表演,非常快这阵风又吹到了北美。
从此太阳马戏团也成了代表加拿大的马戏团。
这只是一个开始。
1987 年,刚刚成立才三年的太阳马戏团,争取到进入洛杉矶艺术节表演的资格。
但艺术节负责人舒马赫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们,理由是「大家是艺术节,大家无需马戏」。
▲马戏也是造梦艺术拉利伯特并不轻言舍弃,他了解这次机会对太阳马戏团而言有多要紧,它能让马戏团走向世界,同时也让观众改变对马戏的偏见,知道马戏也是一种艺术。
于是,他费尽周折把太阳马戏团表演的录像递到了舒马赫手中。
终于,录像引起了舒马赫的注意。
他特意去现场看太阳马戏团的演出,他们的剧目《大家再创了马戏》打动了这位负责人。
他们的作品如他们要展示的:既非马戏,亦非戏剧,更非舞蹈,而是融合了艺术元素,对马戏的再创造。
他们能在洛杉矶艺术节表演了!为了确保表演的成功,拉利伯特又一次倾尽所有资产(演出准备会花光太阳马戏团之前经营所得的所有收益)。
▲水中舞者:技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那天晚上是一场巨大的赌博,我押在这个赌注上的就是我的所有,假如大家演出失败了,那样大家会狼狈到连回魁北克的路费都没。
」拉利伯特回忆到。
最后,他又成功了,这次演出为太阳马戏团取得了超越 150 万USD的纯收益收入,也让更多人认同马戏也是艺术。
这场演出是一个要紧的转折点,为太阳马戏团的进步清除去布满荆棘的障碍,让他们的表演走向世界。
他是经营者,更是变革者走出国门的太阳马戏团先后来到欧洲、亚洲、巴黎、日本等地开秀。
12 万张均价 23 美金的门票一抢而空,1992 年太阳马戏团更是进驻拉斯维加斯。
自 1984 年初创到 2014 年,已有超越 1.5 亿人次观看过太阳马戏团的演出,这也让马戏团的年收入超越 8 亿USD,被叫做历史上比较赚钱的马戏团。
2004 年,拉利伯特还被《年代》杂志评选为世界 100 位影响力人物之一。
可能当大家谈论起马戏团的成功寥寥几笔就能说完,但真的当你置身现场时,你就会了解它的收获从何而来。
▲置身现场时你就会领会到魔力从何而来譬如太阳马戏团的表演者在巨大的水碗里表演,表演者在水碗中尽情释放自己,她表演的这套高困难程度水中倒立动作,不只完美展示了她曼妙的身材,同时又婉转表达了她内心的情欲。
这种表演既让人吃惊又叫人感动。
而细细回味,太阳马戏团成功背后有三条要紧是什么原因:革新:太阳马戏团从刚开始,就饰演一个变革者的角色。
即便成功将来,他依旧维持革新的热情。
对于马戏行业而言,平均一台马戏剧目的生命力只能保持 3-5 年,之后,观众就会对这台剧目失去吸引力。
所以拉利伯特曾宣布,每年将收益的百分之七十用于第二年的革新商品,为了保证太阳马戏团每年都能推出至少一部新剧目。
匠心:如文章开始写到的,拉利伯特身上一直贯穿着一种艺术家的使命感。
有时候观众可能完全没意识到有个价值 300 万元的装置吊在你的头顶上,而且是花了两年才制作出来的,但他却想为革新和细节买单。
人才:从世界各地收买有才华的人,打造人才库。
他们不只关注舞者、体操运动员,还会注意各种各样特征鲜明的人,譬如说,人才库中还有「24 个巨人,23 个吹口哨的人,466 个软体杂技演员,35 个会玩滑板的,1278 个小丑,73 个小个子」等。
▲革新体目前每个细微之处当然还有更多说不完的,如对细节极致的需要、对观众体验的把握、对表演者潜力的开发、对文化和艺术的深入深究这世上没无缘无故的成功。
每一份收成背后都是各种原因综合而成。
譬如,年代、坚持、运势、IQ、机会而大家唯一能做的是做好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2015 年,价值十五亿USD的太阳马戏团被回收了。
这并非辉煌的落幕,而是为了让它扎根世界,影响世界,让马戏永远成为大家心底近在咫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