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瓷爱品牌招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讯 » 创业宝典 » 创业人物 » 正文

共享单车跟风创业人士自述:车丢光了,钱也花光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15  作者:365加盟网  浏览次数:727
核心提示:共享单车风口的骤然而起,不仅让资本为之疯狂,也吸引了不少跟风的创业人士。...

共享单车风口的骤然而起,不只让资本为之疯狂,也吸引了很多跟风的创业人士。

除去在台风口上飘浮的摩拜和ofo,大家看到的更多的却是被狠狠摔在地上的创业人士。

巫盛华不幸就是被摔在地上的那个。

去年底,他跟风入局创办3Vbike,然而只运营了四个月,项目便宣告停运。

巫盛华搭进来100多万,1000辆单车也几乎全部丢失。

不过,巫盛华并未死心,仍试图重新爬到风口之上。

可是,前景依旧未卜。

没任何网络背景的巫盛华为何追风?遭遇惨败的他为什么第三追风?近期,创业家i黑马与巫盛华聊了聊,期望对所有想追风的创业人士有所启发。

以下为其对创业家i黑马的讲述。

入局我其实做的也是件跟风的事。

我的老本行是房产工程,2014年我决心出来创业,当时选定的是网络方向,由于感觉非常热点。

前后我尝试了网站和其它项目,但都没能做成。

2016年,共享单车的出现引起了我的兴趣,当时我断定这一定是个小项目。

第一,我感觉共享单车创造了一个新市场,并且可以解决刚需,也就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第二,对于重资产项目,新的入局者有参与的空间,非常难达成一家独大。

最后,国内外的需要非常大。

于是在2016年底,我创立了3Vbike,正式入局共享单汽车市场场。

但没想到这么难,成立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找投资。

共享单车热,我以为非常快会拿到筹资,结果发给100多家投资机构的BP大都石沉大海。

有个朋友刚开始答应投资100万,到后面也反悔了。

好好的项目无人想投。

无法,我自掏腰包拿出70万造了1000辆车,投放在保定、廊坊、秦皇岛和莆田四个城市。

但后面出现的事情出乎了我的意料。

ofo和摩拜前后获得了巨额的筹资,他们如海啸一般飞速占领了一二三线城市,没给大家留下什么机会。

资本的力量和速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另外一件事就是,没想到短期内我的单车全丢了。

出局6月21日,正式投车四个月后,大家结束了运营。

单车丢失是致命原因。

大家投放的第一个城市是保定,2个礼拜后就发现了丢失紧急的问题。

当时大家如何都搞不知道,单车为何会丢?大家的逻辑是,共享单车的标志这么明显,即便有人偷了车,总归要继续用。

而一旦重新在外面用,其他人骑走就没有偷的状况。

但后来大家在小区的楼道、角落找到了不少车,事实就是,大多数人将单车变为了私物。

而且当时,三四线城市的很多投放点对大家也并不欢迎,即便办理了营业执照,也会遭到城管的驱赶,甚至直接没收汽车。

1000辆单车最后能找到的不足50辆,在筹备停运的最后几天里,后台的记录是,天天只有几个人在骑车。

当时我甚至都感觉,这个模式可能根本不合适国情。

1000辆单车,每一个城市投几百辆,不到一个月几乎全丢了。

那假如投几千辆可能也就是三四个月的时间(就丢了),几个万辆最多也就半年左右。

自己感觉非常绝望。

没获得筹资,也没找到丢车的解决方法,我当时的想法是,就算自己有再多的钱也不敢投了,只能选择停运。

最开始,我也做好了最坏的计划。

我在想,(自己)获得资源的能力非常差,作为跟风者,在之前的创业圈没什么知名度,大伙看不上你,这类状况都非常正常。

所以当时的设计是,除去正常的租车,我还在单车上加入了广告,这个模式的设计初衷是,在没风投的状况下也可以存活下去。

如此,每投一个地方,即便没收入和投资,也能通过自我造血的方法获得盈利,只须能长久地活下去,就能慢慢扩大。

在运营的阶段,大家接到了一家美容美发店的广告。

给他的价格比较打折,每车天天1块,总共5000块。

广告贴在单车的后面,车在街上跑,其实会有很好的成效。

但车没了,广告无处可做,什么也都没了。

想再入局刚停运的时候,我深思自己当初的选择可能就是个错误。

在没资源、自己思路和技术实力也不强的状况下,假如早在2016年下半年,大家就能预见共享单汽车市场场会被两家巨头一统江湖,我相信包含大家在内的很多人都会舍弃,不敢进去。

但后来我转变了想法,找到新技术可以解决单车防盗,让我看到了期望。

用蓝牙技术让它的定位更准确,也不会像机械锁一样被蹭用,之前汽车丢失非常大程度上就是这个缘由。

第二,就是将本钱控制在可同意的范围内。

新设计的锁本钱不到200,而目前外面用的GPS锁整套动辄都要300到400,所以我一直不太同意那种模式。

我觉得假如本钱太高,无法把项目的盈利点计算出来,那样这个项目就是失败的。

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假如投资之前算不了解账,也是失败的。

活着的时候无人关注,停运后反而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被报道后有不少人找我谈,甚至寻求合作。

前期大伙就是互相交流,交个朋友。

我去重庆找过一个人。

后来又有两家马来西亚和法国的公司来找我合作。

其中法国企业的基地在温州,我去温州与公司见过面后签订了合作协议,筹备将单车投放到法国,一同发展国外市场。

8月19日,我在3Vbike的公众号上发布了公告,宣布复活。

原本沉默的微信像是被引燃了,不少人跟我联系想要代理,虽然现在还没一家落地,但已经有二三十家在行动。

之前的模式行不通,这次我计划改做代理。

主如果发挥代理者和大家自己的优势,通过这种新方法绕开企业的资金问题。

大家负责向加盟代理商提供包含软硬件在内的整套技术、管理和服务,他们购买完系统后自行在当地投车,彼此是一种合约关系。

由于相比外地的运营商,他们总是在当地有更多的资源和优势。

譬如在某个县城投放单车的加盟代理商,可能本身在当地就是做企业的。

代理只不过第一步,还要有信心并保证可以赚钱。

大家算过一笔帐,运营状况理想的话一年就能收回本钱,甚至可以更早。

这个取决于代理者我们的资源能力,尤其是广告。

大家代理的最低需要是购买300辆车,每辆车600块。

第一年免去软件成本,租车80%的收入和所有广告收入全归加盟代理商,大家收20%的服务费。

假如获得广告的能力非常强,甚至半年就能达成。

单车的投放市场集中在4、五线城市,刚开始大家也觉得仿佛没需要。

但依据一些朋友在县城的运营状况,大家发现需要还在,只不过没一线城市那样大。

目前的4、5、六线城市其实自己买自行车的人极少,购买电动车的人可能更多。

那样,共享单车可能更多解决的是运动或者是休闲娱乐的需要。

譬如在公园骑车兜风。

依据我之前的运营状况,骑行效率确实没达到2-3次,所以在此前投放的4个城市里也达不到这种需要,当然可能跟我的单车用一次就失常有关系。

所以,目前到底多少还是个问题。

与其他有的做代理的创业人士不同,我感觉做诚信的品牌更要紧。

我所知道的很多代理模式,他们的盈利都是不靠谱的。

譬如天天用多少次,都是不切实质臆想的数据。

而且他们的盈利途径也非常单一,就是靠租金,而大家还有广告。

虽然改变了模式规模相应地会小不少,可能赚的钱也会更少。

但我发现有一批人一同做这个事情,一块创业比一个人更有意思。

假如让我有机会回头去看,了解今天的结果是如此,过程这么艰难,吃这么多苦头,可能还真的不会选择共享单车。

但对于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讲,这是需要要交的学费。

我感觉只须有资金,其他人都可以加入。

ofo、摩拜的长项也并不在于他们的技术、管理,作为首创者、可以吸引这么巨额的投资资金,这才是他们可以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手记:一年多的时间,真伪风口还未断定,巨额资本的加注就将共享单车推向风口的弄潮儿。

除去巨头之间的同质化角逐,风口上的战事,也让上百个共享单车品牌在短期内相继诞生。

市面上一度出现彩虹单车、黄金单车等五颜六色的品牌。

截止到目前,调控的节奏已然到来,共享单车疯狂过后,也加快了洗牌。

从奥创单车、3Vbike开始,绝大部分公司已经宣布破产。

从某种角度来讲,共享单车是一个极具花钱性质的行业,能否脱引而出与背后资金是不是足够雄厚有非常大关系。

像3VBike如此的公司,无疑是这次风口的牺牲品。

他们匆忙入局,又迅速出局。

正如,创业家i黑马此前报道的首家破产共享单车开创者雷厚义所言:不要去追风口,追了也没用,小公司追不到。

 
关键词: 创业心得
 
[ 创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就爱加盟网 - 招商加盟,加盟好项目,小本创业,2020最有前景的创业项目